第371页(1 / 2)

李世民露出温和的笑,等着李孝恭后面的话。

李孝恭在这方面非常有自信,意气风发地述说:“而后,山鬼言京城有六陷,是以大唐於安史之乱后尚能维持,因此,二便不能选了,毕竟,还没‘让’出去。”

李世民:“确定明皇帝没有问题?”

李孝恭重新想了一圈“明”的諡意,“明是美諡,諡意亦没有符合安史之乱的暗讽。”

“有……的……”一个微弱的声音响起。

李承干惊讶:“遐龄,你……”

李延寿直起了头,和同样惊诧的李孝恭对视,“有的。”他说,“‘明’有一个諡意,或许会适合他。”

李孝恭眉头紧皱,“你是谁?”

李承干看看自己属臣,又看看李孝恭,抿唇站出来,“堂叔,这是孤的典膳丞。”

李世民眼中流露赞赏之意。

李孝恭忽然笑了,“典膳丞?”他用牙齿磨着这个微小官职的称呼,染着一丝半点炭火火光的眼底,露出些许轻蔑,“不知有何见解?”

要不是有选拔贤才不看身份,只看才能的李世民在,李孝恭连让李延寿说话的机会都不会给。

他看他的眼神,不屑地仿佛在看蚂蚁。

李延寿又不是厚脸皮,感受不到那股视线,登时烧红了脸。

如果……他也能到尚书的位置……

李延寿看了一眼太子,自己的主子,这才清晰地吐字:“‘明’还有一个諡意,总集殊异曰明。”

“总……”李孝恭牙根微微发紧。

礼部其他官员目光也讶异地定格在李延寿身上。

众目睽睽下,李延寿憋了一口气,继续往下说:“譬如那北齐的高洋,文治武功绝对是当代首屈一指的明君英主,北齐在他手中达到极盛,突厥他钵可汗甚至称其为英雄天子。然而,或许是水满则溢,经过卓越的成就后,此人便自满了,开始暴虐,开始享受——总集殊异,便是聚集了极大的差异,倘若……”

接下来的话有些大逆不道,这也是之前李延寿纠结着要不要站出来的原因。大家都在为李隆基的功业而自豪,他作为戳破那个人,不一定会受到感激,也许会被不喜。

不过。现在话都说到这儿了,李延寿硬着头皮:“我是说,倘若……明皇帝也是与高洋一样的性子呢?”

李渊怒喝:“放肆!”

“大父,遐龄他……”李承干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,两三息后,干巴巴道:“他没有恶意。”

李延寿安静地跪下,看着小太子的背影,不知道在想什么。

他耶耶喜欢挖掘南北朝的历史,他就是在这耳熏目染中长大的,别人想不到,或者不敢想明皇帝会“不明”,他听过那段历史里君主的荒唐与混乱,倒是第一时间发现了别人不敢想的地方。

而听到这个说法后,许多人一瞬间失去了言语。